ENGLISH联系我们服务热线:+86 28 86729516
最新信息:
新闻中心
职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场动态
秉持包容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来源:求是网 发布时间:2023-09-20 点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敦煌莫高窟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作为我国首批申报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图为敦煌莫高窟第322窟的壁画和彩塑。 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华大地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程,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壮大的历史。周代实行分封制,客观上促进海岱、燕辽、江汉等族群融入中原文明发展进程。秦汉王朝缔造了统一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国家结构,西汉南越王国引入中原的礼制、技术和文化,使岭南地区进一步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洛阳北郊邙山一带建有四座北魏帝陵,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其汉化改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缩影。内蒙古元上都遗址由宫城、皇城、外城构成的都城基本格局与中原无异。清朝则沿用明代的京城和皇宫建筑体系,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也多有承袭损益,显示出游牧民族文化对中原农耕文明的认同、吸纳和创新。它实证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2023年6月,“交融汇聚——新疆精品历史文物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君宜高官”铭文铜镜、《论语·尧曰》古注本等文物,不仅体现了中原文化的辐射影响远至新疆,也展现出新疆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和文化认同。虎纹圆形金牌饰、镶嵌红宝石金面具、人首微笑牛头陶饮器等,则反映出中华文明对各族文化的接纳和吸收。从中原途经新疆西行至中亚、西亚,早在丝绸之路开辟前就已存在一条文化交流长廊。新石器时代末期,青铜冶炼技术以及小麦、大麦、山羊、绵羊等作物家畜传入中国,并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汉唐将中外文化交流推向一个高峰,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及印刷术远播海外,诸如西瓜、葡萄、胡萝卜等水果作物,金银器制作技术,宗教文化等传入中国。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例证,带有萨珊波斯及北方草原文化因素的金银装饰和器物造型经过融合改造,形成中外合璧的唐代金银器艺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敦煌莫高窟,作为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同五台山、云冈石窟以及道教遗存青城山、武当山古建筑群等世界遗产共同构成多元宗教文化。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曾是世界海洋贸易重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伊斯兰教圣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伊斯兰教遗迹,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而共存一城的文庙、真武庙、天后宫、老君岩造像、开元寺等,则属于中国本土儒教、道教和外来佛教中国化的史迹。这一座座代表着不同宗教文化、散发着永恒艺术魅力的文化遗产,是古泉州多元文化和谐相处、互相交融的历史见证。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依托文物资源推出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