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近年来,聚焦党员教育载体不鲜活、连续性不强、成果难以巩固等问题,四川创新教育平台载体,用好本土资源和身边典型,有节奏有重点地推进渗透式、融入式党员教育,形成党员经常性教育、全覆盖教育的新常态,促进党员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载体不鲜活,缺乏吸引力?
变灌输式、封闭式为浸润式、开放式
“摆龙门阵”,是四川人热衷的生活方式。如今,“书记龙门阵”也成为一个广受四川党员干部喜爱的党员教育品牌。
在田间地头、小区院坝,几位来自基层一线、经验丰富的优秀党组织书记围坐在一起,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如何做一名合格党组织书记”“盘活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等话题,以召开坝坝会“摆龙门阵”的方式,面向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谈心得、叙发展,并录制成节目在全省展播。
教育方式影响传播效果。传统的党员教育往往是在会议室里照本宣科,载体不鲜活,缺乏吸引力。针对这一问题,四川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方式方法,把党的好声音传到田间地头、小区院坝、工厂车间,推动党员教育载体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书记龙门阵’不是灌输式的知识讲座,而是以家长里短的小故事,讲述村干部们处理日常事务的工作技巧,传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这样的节目接地气、有声有色,让人看后回味无穷。”仪陇县立山镇云盘梁村党总支副书记袁俊看后赞不绝口。
从封闭到开放,“书记龙门阵”点燃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也倒逼基层党组织书记们提前学、主动学。为了参加节目,自贡市沿滩区联络镇高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道群前前后后准备了一个多月,“因为要在全省展播,怕说不好很丢脸。”春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家元也颇有感触:“‘龙门阵’摆出了心里话,坝坝会拉近了干群距离,让基层党组织书记在干事创业中比学赶超,形成一种良好态势。”
主题党日活动是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载体。如何改变过去以开会为主的灌输式、单向式、封闭式的活动模式,让主题党日活动更接地气、更有实效?四川按照“一月一主题”,遴选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录制主题示范课,打造党味浓、鲜味足的主题党日活动“红色样板”。
广安把主题党日活动搬到邓小平纪念馆,让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党员代表在聆听微党课、参观红色文化园、分享入党初心故事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乐山高新区企业党委组织辖区非公企业党员代表联合开展党日活动,通过微党课教学、优秀党员讲故事、企业负责人谈感悟、党员齐讨论等,让非公企业党员更加明晰如何立足岗位作贡献。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街道麓湖公园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开展社区实地研学、主题党课、志愿服务认领等,引导党员在助力社区建设中“亮身份、当先锋、做示范”。
好样板带来基层竞相学习的好风气。“‘党员开会了’主题党日示范活动主题突出、形式新颖,为我们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供了参考。”武胜县三溪镇党委书记黄浪深受启发,“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将进一步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强化党员教育,打造党建品牌,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去年以来,各具特色、富有创意的“党课开讲啦”活动在四川各地火热开展。雅安“实景课堂”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接受心灵的洗礼;自贡特色彩灯党史课吸引3万余人次前往观看学习;甘孜“草原课堂”把党课讲到草原上、讲到牧民家中……党课辐射力和带动面不断增强。
连续性不强,学习时断时续?
把党员教育融入日常、化为经常
“我这一辈子,党叫我走哪里我就走哪里,对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我没变!”从拨出电话的那一刻起,四川华西集团党员陈泳润手机里就播放起一段视频彩铃,随着“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声情并茂的讲述,短短十几秒钟,陈泳润就上了一次微党课。
去年“七一”,四川省委组织部推出“让党旗高高飘扬”视频彩铃微党课,面向全省党员随机推送党史故事、典型事迹、时代楷模等短视频,党员每打一次电话就听一次党课、接受一次党性教育,真正实现党员教育全天候、经常化。
“每次打电话看到周老的这一段视频彩铃,我就很感动,还专门上网查阅学习了他的事迹。”陈泳润说,自己常年跑工地,手机呼叫等待期间的党课微视频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内容也十分精炼。
理想信念需要常修常炼,理论政策必须常学常新。然而现实中,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党员学习教育往往存在连续性不强、学习时断时续、热度时高时低等问题,如何破解?
四川坚持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相结合,分主题每季度向基层推送学习资源,分节点举办特色活动,分聚居灵活多样参学,还把全省21个市(州)分成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川西北四大片区,整合资源、联动共享,有的放矢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这样就确保了每季度、每个月都有持续不断的学习热潮,营造经常性学习的浓厚氛围,帮助党员养成规律的学习习惯。”四川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有好机制,还要有平台来保障。线上,四川强化教育资源整合,拓展传播渠道和方式,建立起四川党建大数据指挥中心、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党员教育培训网上展馆等信息化矩阵,以信息化支撑经常化。线下,用好电子显示屏、电子宣传栏、电视屏幕等“大小屏”,在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开展微视频循环展播,让党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长期在外、流动频繁,流动党员容易成为党员学习教育的“盲点”,他们的学习如何保证?今年6月起,四川试点推行党员学习教育“一卡通”制度,流动党员可持卡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参加“三会一课”活动和教育培训,每年年底前在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流入地(单位)党支部进行年审,确保党员流动到哪里、教育管理就跟进到哪里。
拿着党员学习教育“一卡通”,流动党员李静在南充市顺庆区东南街道西湖街社区完成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打卡”。“有了‘一卡通’,能够就近参加党组织生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还能把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记录下来,非常方便,它时刻提醒我身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李静说。
贴近性不强,效果难保证?
用好本土和身边资源
只有贴近实际、贴近党员,才能让党员真学真信、入脑入心。
“我们发现,党员学习实效性不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内容与实际离得远,导致学用脱节,成果难巩固。”四川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陶玲说。对此,四川深度挖掘资源,推动资源、阵地等党员教育要素本土化,让党员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在雅安市雨城区土桥社区活动阵地,电子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红色瞬间”微视频。“没想到我是英雄,就是想少跟国家找些麻烦”“为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豁出命来,也要干出个样子”……“战斗英雄”柴云振、“雪路信使”其美多吉、“英雄机长”刘传健、“不服输的女书记”陈建清等一批本土典型、身边榜样的真心话、大白话,吸引不少党员群众驻足凝神。
用好本土“红典型”,四川聚焦“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全省“两优一先”四川本土表彰对象,制作“红色瞬间”微视频并在全省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展播,营造崇尚先进、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网上点击量达64万人(次)。
一个个红色村庄,就是一座座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宝库。四川挖掘30个本土红色美丽村庄,打造“红色村落”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一村一品”网上展馆、“党建鲜活案例”擂台赛等,展示红色村党建、村庄变迁、红色资源,发挥做强一批、带动一片示范效应。
整合地域资源,四川联合重庆、青海、西藏等毗邻省(区、市),建立川渝青藏党员教育阵地联盟,开展川渝党课教师示范培训、川南渝西“百万党员同上一堂党课”“长江故里讲党课”等活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专题培训联办。
促进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关键在于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如今在四川,党员“随手拍”短视频展播活动受到基层党员热捧,大家纷纷寻找、挖掘身边典型和红色精神,利用手机拍摄记录好声音好故事。
寻访村里的抗美援朝老兵,重温那段峥嵘岁月,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党委书记黄伟的“随手拍”一经发布就收获了众多点赞和留言。“从抗战老兵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一名革命战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也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畏艰险、勇毅奋进的精神。”黄伟激动地说,希望视频被更多年轻人看到,激励青年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党员‘随手拍’就是要让党员成为教育的‘供应方’,以互动性和开放性激活党员自我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身边人学身边事,扩大党员教育的影响力版图。”四川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身入基层,“声”入人心。眼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四川足迹”基层一线宣讲活动、“万场微党课进支部”活动正在四川如火如荼开展,党的二十大代表、高校理论专家和乡土讲师齐上阵,“坝坝党课”“板凳党课”“云端党课”“指尖党课”等全覆盖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学习层层升温,让党的好声音在川蜀大地响彻、回荡!(本网记者:吴叶柳 通讯员:杨茜 文艺 编辑:马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