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命脉所在,数字经济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战略谋划,完善思路举措,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我国制造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图为2021年12月,湖南三一重工的一家智能工厂正在进行生产。该工厂通过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50%,每45分钟下线一台泵车。 湖南省发改委供图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这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石。顺应技术演进方向,加速构建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基础设施。优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布局,深入实施“千兆城市”建设行动,加快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等规模部署,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引导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部署绿色智能的数据与计算设施,支持以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为特征的新型数据中心建设,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存运”融合的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完善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应用体系和安全体系,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和运营模式,加快“5G+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这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立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重大技术突破,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我国数字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关键软件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力度,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智能制造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原创技术供给,构建安全可控的技术体系。推动算力、模型、数据等关键要素创新突破,夯实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底座。以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为导向,优化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打造安全可靠、系统完备的产业发展生态,促进技术迭代升级。促进重点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工业软件等数字产业,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高质量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名园,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点领域。以应用为牵引,加强分类指导、分业施策,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各环节应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通用大模型在工业领域部署,推动通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原材料行业,推进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的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加快设备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的集成共享,推动工艺改进、运行优化、质量管控和安全管理。装备制造行业,加快重点领域智能装备发展,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一批智慧供应链,创建一批智能制造先行区,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进装备数字化发展。消费品行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助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产品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支持建设食品、药品的生产流通信息追溯系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智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管控能力。
激发企业融合发展活力。这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着力点。聚焦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向企业汇聚,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融合发展活力。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生态主导型企业,鼓励领军企业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创新联合体,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紧密型协作关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硬件+软件+平台+服务”产业生态。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示范作用,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力突出的融合应用领军企业,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基于技术和产业优势,发展专业化服务,提供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建设一批成果转化、技术标准、检测认证、市场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开放平台等多种形式,与中小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的企业集群。
提升数字治理现代化水平。这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制度、保安全,持续优化管理和服务,提升数字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数据资源管理,加快制定数据资产、数据交易、数据标注等数据要素市场基础制度配套政策,加强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指引,保障数据要素规范有序流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加强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纵深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推动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创新发展。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数字领域技术标准、经贸规则制定,丰富拓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发展环境。鼓励数字经济企业“走出去”,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